计文君:小说是言语的化城
计文君 河南许昌人。自少年时就耽溺于文学之美,但牢记父母用心良苦的告诫:从文者多成者少,故而高中之后学习金融,从事银行业十年。终究难以割舍文学的魅惑,2000年开始小说创作,200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,2003年离开银行,供职许昌市文联,专心学习和尝试小说创作,陆续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于《人民文学》、《中国作家》等刊物,获得了本省一些文学奖项的肯定,但创作存在很多困境和局限。2006年,她求学河南大学,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,拓展文学资源,小说创作开始出现变化。2008年,计文君获得文学硕士学位。同年,中篇小说《天河》发表于《人民文学》,并获2008年度的“人民文学奖”。2009年,计文君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,攻读博士学位,专业方向是“《红楼梦》与中国古代小说艺术”,她的研究重点是“《红楼梦》小说艺术的现当代继承问题”。2010年,计文君进入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习,此后完成了《此岸芦苇》、《开片》、《帅旦》、《剔红》、《白头吟》等产生影响的作品,获得了一些文学奖项和文学批评的肯定。2012年,获得文学博士学位,继续探索小说创作,2012年7月至今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,执行主编《中国文学年鉴》。迄今为止出版多部中短篇小说集,作品多次获奖,同时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文学批评,发表论文多篇,出版有专著《谁是继承人——<红楼梦>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研究》,此后的研究中持续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转化问题,思考结合创作实践,2013年开始系列中国古典题材的原创音乐剧剧本的创作,担任编剧与监制的大型原创音乐剧《摇滚西厢》于2015年6月5日在北京北展剧场首演。
主要小说作品《天河》中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 2009年
入选“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”系列丛书
《剔红》中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年5月
“新势力”丛书
《器》中短篇小说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年6月
《窑变》中短篇小说集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
《帅旦》中短篇小说集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年6月
《烟城危澜》(中篇)《莽原》2001年
《飞在空中的红鲫鱼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03年
《七寸》(中篇)《莽原》2004年
《水流向下》(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05年
《鹿皮靴子》(短篇)《莽原》2006年
《阳羡鹅笼》(中篇)《莽原》2006年
《风月无边》(中篇)《星火》2007年
《想给你的那座花园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08年
《天河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08年
《小说月报》、《中篇小说选刊》选载,入选《小说精选》选编的“十年小说精选”及“三十年小说精选”丛书
《嫩南瓜》(短篇)《星火》2009年
《此岸芦苇》(中篇)《中国作家》2010年
《小说选刊》、《中华文学选刊》选载、《作家文摘》连载,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《2010年度中篇小说精选》
《你我》(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10年
《慢递》(短篇)《芒种》2010年
《开片》(中篇)《十月》2010年
《小说选刊》、《小说月报》选载
《剔红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 2011年
《小说月报》选载
《花儿》(短篇)《中国作家》2011年
《帅旦》(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11年
《小说月报》选载
《窑变》(中篇)《清明》2012年
《北京文学(中篇小说月报)》选载
《白头吟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12年
《小说月报》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作品》选载
2012年小说协会年度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三名
《鸽子》(短篇)《北京文学》2013年
《卷珠帘》(中篇)《人民文学》2013年
《无家别》(中篇)《中国作家》2013年
《北京文学(中篇小说月报)》选载
获奖情况《飞在空中的红鲫鱼》获第二届河南省文学奖青年作家优秀作品奖。
《水流向下》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青年作家优秀作品奖、第五届河南省“五四”文艺奖。
《天河》获2008年“茅台杯”人民文学奖、第五届河南省优秀文艺成果奖。
《此岸芦苇》获2010年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、第一届杜甫文学奖。
根据《此岸芦苇》改编的电影剧本《虚阵》入选广电总局的“优秀青年剧本扶植计划”。
2011年,计文君入选《人民文学》、盛大文学举办的“未来文学大家TOP-20”作家名单。
《剔红》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金奖。
《白头吟》位列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第三名(中国小说学会评选)。
专业论文及获奖情况[专著]《谁是继承人——<红楼梦>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问题研究》,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12月
[论文]《黛玉之“心证”—试论林黛玉形象的精神优美与精神病态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07年第6期
[论文]《一树春风分两般—<传奇>与<红楼梦>继承关系再分析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09年第2期
[论文]《张爱玲的“红楼家数”—<传奇>与<红楼梦>人物塑造对比分析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10年第4期
[论文]《失落的红楼梦互文艺术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12年第5期
[论文]《浅析端木蕻良对曹雪芹形象的塑造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12年10月
[论文]《论<红楼梦>中的空间建构》,发表于《红楼梦学刊》2013年10月
[对话]《面向内心的写作》,发表于《创作与评论》2014年6月
[论文]《想象中的城——城市文学的转向》,发表于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14年7月
[对话]《我们都是自己时代的人质》,发表于《芳草》2015年1月
[论文]《尴尬与可能性¬—“70”后作家小说创作随想》),发表于《文艺报》2011年9月28日
[论文]《<红楼梦>与中国现当代小说》,发表于《文艺报》2012年1月18日
[论文]《题材意识与个人经验》,发表于《文艺报》2013年1月4日
[论文]《经验的容器》,发表于《文艺报》2013年9月27日
[年鉴] 《2012中国当代文学年鉴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13年6月
[年鉴] 《2013中国当代文学年鉴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14年6月
获2011年度、2012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“科研之星”称号。
碎语…
李敬泽
精致的俗骨,这说的是张爱玲,不是计文君。计文君是虎,优雅自如,不是因为不食人间烟火,而是知道自己在食物链上端,控制着局面。她是很少有的有所信的作家。你说不出她信什么,但你确信虎不会虚无。虎本身就是无。她要求证的恰恰是有,是无论如何这世上值得来,值得在。
吴义勤
李洱
孟繁华
徐坤
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评语节选
李佩甫
孙先科
杨庆祥
岳雯
郭艳
《无家别》写完之后,我陷入了一种无力感。我无法确定,是不是一种隐秘的绝望正在吞噬我表达的欲望与能力。虽然在随后出版的作品集《窑变》的扉页上,我貌似无比自信地写道:“小说是虚构的,所以才更真实——镜花水月,真空妙有。”
这种禅语机锋调调的话,说了大底都不会错——多是涂脂抹粉后的大实话,所谓“无用的真理”。在虚实真假之间闪转腾挪,是小说的存在方式,以虚证实、由实蹈虚是小说的道,写小说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修道之路,若得道,笔下的文字自然能铺展出“真空妙有”,若不得,也就落个嘴上说说罢了。
我的无力感来自手握虚构面对现实——我捉不住那些强壮斑斓锦鲤一般的现实,仿佛抓到手了,它也会扑棱棱拼命挣脱,最后落了只鳞片甲和两手湿漉漉的沮丧。我以为需要改变的是工具或者是工具的使用方法。于是我在《窑变》的后记中说古论今:“虚构,是小说作者用来捕捉真实的工具。司汤达在《红与黑》中将小说家比喻为行囊中带着镜子的旅人——小说是现实的镜子。在秉持现实主义小说观念的作家手里,虚构如同一张结实完整的渔网,撒进生活的大海,打捞,收网,现实就在小说里活蹦乱跳了。现实发生变化,人类开启现代进程,那面装饰着月桂枝图案的老镜子模糊不清了,那张曾经结实的渔网开始破损,小说家必须改变他们的工具,我们于是在小说里看到了各种扭曲变形的镜像,现代主义小说家的渔网虽然不再完整,但是却带着电,被击中的现实以另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。生活继续,小说也在继续,现实的变化越来越频繁,一夜之间,窗外的世界就会变得陌生,随时随地改变着的生活,使得小说家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,他们不断修改着虚构的方式,努力消除自己笔下的世界与读者身处的世界之间的隔阂……”
言之凿凿,说的也不算错话,只是没有用——没用的真理也叫废话。我想,这个问题不只困扰我一个人。在很多场合,只要涉及到目前中国小说与现实的关系问题,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,多多少少都会表达出一些失望。失望虽然失望,但写还继续写,评还继续评,当然应该这样——也许走着走着,就找到了路?——或者像鲁迅说的,走的人多了,就成了路?我愿意这样相信,只是做不到——无效的写作,再少都是多,何苦又多我一个去祸枣灾梨!揣着满腹的糊涂心思,面壁似的盯着这个问题不放——不想破,不再写。
我虽然糊涂,也不至于真找个山洞去面壁——如果那样,想破的多半是我的头,而不是壁上的那个问题。机缘巧合,有人撞来拉我去做音乐剧,因为投资方选择的题材是《西厢记》,撞到心坎上了,所以就不知死活地答应了。做《西厢》的过程,使得我也变成了现实中的一条锦鲤,跟着密密匝匝的别的鱼游在一起。大家都会好奇地互相打量,鱼眼睛对着鱼眼睛,重重叠叠的幻影堆砌出一个动荡而真实的世界——不只小说家有镜子,人人都揣着面镜子,人,镜子,眼睛,镜中人,眼中人……都是现实,都是幻影……
不知道那道裂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,但我能感觉一丝凉风透进来,我忽然生出了表达的欲望——想写点儿什么了。那一刻是2015年6月6号傍晚,我站在北展剧场门口,等从郑州到北京来的海燕,她要来看音乐剧《西厢》的演出。一直在下雨,天空却很明亮,密密匝匝的观众在进场,我隔着人群朝海燕招手,她歪了伞,也笑着招手,我挤过去,忽有人在喊:“彩虹”。我挤到了海燕的身边,一起抬头,果然,一弯彩虹正在西边的天际显现,起初有些淡,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鲜艳……
那一刻,又对海燕说自己想写而未写的小说——我知道,我的绝望被拯救了,虽然我无以名状那种拯救的力量。
《法华经》第七品是‘化城喻品’,说一群人跟随导师寻找满是宝物的城市,经过漫长艰辛的寻找道理,已经疲惫不堪,难以继续。于是引导众人的导师就大展法术,幻化出一座满是宝物的城市,让众人栖息,众人以为抵达目的地,兴高采烈进城,感受各种美好。然后导师告诉众人,化城是假的,不是真的目的地。此时众人已经得到了休息和鼓舞,于是振奋精神,继续朝前走,寻找真正的宝地。
化城是小乘佛教境界,那位用心良苦的导师自然就是佛陀,而真正的宝地,指的是让人解脱的大乘境界。《西游记》里的唐僧在小西天小雷音寺,见到妖怪幻化的如来佛,就是经历了一次“化城”。真正的道理似乎只能用比喻来说,言语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座化城——那么小说呢?
回头看,一年前自己死磕的那个问题,我没有参悟到答案,而是发现问题本身有问题——把小说理解为用虚构捕捉现实,只在现象层面上,才是对的。对于一个深入虚构本身的写作者来说,执念于此,自然要落得个水中捉月的结果。
小说是言语的化城。
关键在于,你知道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是虚幻的,是假的,是通往真正目的地的驿站,暂栖之地。于是一念改变,看现实的眼光,看小说的眼光,都变了,至于虚构的方式,落到了第二层,甚至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。
这是一种内在而隐秘的变化,很玄妙,也很简单,很虚,也很实。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过于愚钝,天到这般时辰,才些许有些似是而非的明白——究竟是不是,还需要在写作中去检验,但至少它给我一种奇异的力量,让我又一次开始书写,并且又一次开始想象,即将完成的这篇小说,会有一种让人欢喜的模样……
2016年6月18日
◆《人民文学》“醒客”的野心与壮志:带传统文学作者向网络进军
《翡翠纪》是一个有些特别的非虚构文本——如何表达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的精义,如何透视这个“收藏热”年代里人们的行止与心理,如何走出误区进而拥有积极的人生情趣等等,作品以厚重的人文担当、包含着惊险与惊喜的成败故事、大气谨严又不乏飘逸的笔致娓娓道来。这是在现实非虚构、历史非虚构作品外,对上述特征有所融合,并在“文化非虚构”方位上有所推进的一部力作。
《寻找鱼王》里舒缓地流动着少年多趣的情致、困窘时日的小小谜团、乡野成长的逼真梦想,承载着人类自忖的意愿与格物致知的精神,如水纹如地气,微漾氤氲中折射着生灵的魅力之光。
如果说《鬼子坟》是对老北京的钩沉,莫如说是对家园特有的外来情谊的留念,以往正被推远,而文学能够如此亲近。京城的筋骨一直接纳生长着世界的血肉。对孩提时代的追忆,貌似小区域里的纤细动情,实则大格局上的坚韧重义。写不尽的京味小说,至此,在中国故事里,这大概是一个拥有独特审美标志的短篇小说。
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选作品”栏目从本期首设。《天亮之前》的作者是军旅中人,艰苦曲折的战况通向英雄情怀的书写,而这一切又寓于细腻的质感叙事之中;《将军胡同》曾在今春夺得首届“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”最高奖“青铜奖”,堪称少儿抗战题材的佳作。更多特选作品将集中在第八期刊出。
——编 者
2015年第6期目录
中篇小说
寻找鱼王 • 张 炜
短篇小说
鬼子坟 • 叶广芩
天上的永 • 汤 汤
非虚构
翡翠纪 • 白 描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
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选作品
天亮之前[中篇小说] • 张子影
将军胡同[中篇小说] • 史 雷
新浪潮
纸上春天[诗歌] • 敬丹樱
诗歌
伶仃之美 • 李 琦
南山记 • 路 也
白雪草原 • 叶 舟
【微信支付 免邮费】
收款人:《人民文学》杂志社
地址: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
邮编:100125
电脑上打开下方地址可将作品上传到醒客: